MPA动态

今年考研人数创恢复研究生教育四十年来最高纪录

字号+ 作者:小鹰 来源: 2019-04-12

2019年,又逢史上最难考研季。4月,随着考研调剂渐进尾声,录取名单基本尘埃落定。 今年,全国考研人数史无前例地达到290万人,淘汰率的飙升,让报录比再次刷新了纪录...

2019年,又逢“史上最难考研季”。4月,随着考研调剂渐进尾声,录取名单基本尘埃落定。
 
今年,全国考研人数史无前例地达到290万人,淘汰率的飙升,让报录比再次刷新了纪录。急剧升温的考研热背后,社会压力和个人需求交织,提升学历、增加就业砝码、逃避成长焦虑……各不相同的目的中,有人脱离苦海成功上岸,有人折戟沉沙铩羽而归。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考研热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年轻人精进专业,不断提升自我价值的渴求,也可窥见就业压力下他们“延缓”进入社会的一丝无奈和焦虑。
 
竞争残酷,考研人数增幅创十年之最
 
“一战”失败,南京晓庄学院的大四学生朱欣决定不再“二战”,先去找个工作积累点经验。
 
最美人间四月天,走在马路上,看着柳树吐出的嫩芽和姹紫嫣红的花儿,朱欣努力让自己从考研失利的情绪中走出来。
 
备考的大半年时间,朱欣抛弃了所有的社交和娱乐活动,开启了“魔鬼训练”模式。早晨九点,她背着书包准时抵达自习教室,一坐就是一天,中午累了就趴在桌上休息一会,晚上十一点再伴着星星点点的灯光回到宿舍,继续学习一个小时。
 
朱欣考研的目标是985、211院校,“我们学校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有限,希望通过考研提升自己。”临考前,她信心满满,坚信自己一定能考上。可成绩公布之后,她并没有过线,挫败、不甘心、听闻他人喜讯的嫉妒、对未来的茫然……百感交集。
 
在考研圈里,第一次走上考研战场称为“一战”,考第二次第三次则称为“二战”“三战”。因为考研期间高强度的学习,朱欣错过了多个大型招聘会,求职难度不小。就南京市而言,各报名点的研究生网报人数都有所增长。南京市招办报名点网报25000余人,比上年上涨约20%。
 
考研人数年年激增的同时,报考与录取比创十年最低。今年全国录取人数大约72万,至少200万人会被无情刷掉。这意味着,在考研这场战役中,大部分人是陪跑。
 
“我们宿舍一共四个人,三个人都选择了考研,还有一个考取了家乡的公务员。” 朱同学是南京财经大学的大四学生,去年,他去人才市场转了很多圈,每次找到心仪的招聘单位,都被“研究生学历”的门槛拦了下来。求职受阻迫使他决定加入考研大军。而同宿舍一同参加考研的张同学则有另外的理由,“有时候觉得自己还不够成熟,似乎没准备好进入社会。”
 
寻找更好的自己,往届生强劲加盟
 
在北京大学新闻系录取名单中找到自己的名字之后 ,杜莹喜极而泣,感觉心口的大石头终于放下。
 
杜莹今年30岁,已婚。六年前,她从北京科技大学机械专业毕业之后,留在了北京一家知名的汽车企业。工作、恋爱、结婚,杜莹的生活沿着原本的轨迹按部就班地运行着。按理说,生个孩子是下一步的目标,但杜莹却不想将自己的人生过早定格。梦想在她心里蠢蠢欲动,“闲暇时候,我喜欢写点文字,发发公众号,做记者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她想转行,目标是新闻行业,将考研的想法告诉丈夫,得到了丈夫坚定的支持。于是,她瞒着父母辞职回家,备战考研。
 
辞去工作,意味着破釜沉舟,没有退路,杜莹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考研是场硬仗,也是一场心理战。因为是跨专业报考,复习期间,杜莹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距离考研的时间越来越近,她愈发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一打开书,大脑就一片眩晕。焦虑、逃避、自我否定……原本热情开朗的她变得焦躁不安。考试前两个月,她的情绪接近崩溃。终于有一天,杜莹压抑不住内心的情绪,抱着老公嚎啕大哭。之后,夫妻二人决定,在国家图书馆旁边租房复习最后冲刺。在丈夫的全力支持下,从早到晚,杜莹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泡在国家图书馆里。终于熬到了考研成绩公布的那一天,她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我是何等幸运,第一次考研,就考上了我爱的学校和我爱的专业。”丈夫给她献上一束花,卡片上写着:我最爱的北大小姐姐。潮水般的祝贺向她涌来,她说:感谢坚持下来的自己,感谢对未来还有梦的自己。杜莹的梦不止硕士,她还想继续读博,进行专业的学术研究。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现状不满足、对未来心怀憧憬的年轻人,不少都将辞职考研当成了一次重新选择行业、修正人生道路的机会。
 
王钰洁是东部战区总医院的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工作和收入都很稳定。大学时候是医学院本硕连读,已经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她,却选择在工作两年之后再度考研。今年,她顺利拿到了南京大学会计学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
 
“高考时还小,选择医生这个行业是盲目的,长大后才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不在此,我更希望能从事金融方面的工作。” 王钰洁考的是在职研究生,可以边工作边读研,但去年8月,她还是向单位提交了辞职报告。放弃体面的工作,从体制内跳离,很多人对她的选择表示惊讶与不解。王钰洁说,医生工作强度大,“那种状态之下,我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看书复习。我想为了自己的理想拼一次。”如今,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王钰洁也找到了一家金融机构重新就业。
 
南京师范大学刘永昶教授表示,非全日制的模式其实更适合在职人员,安排的课程中有很多是趋于实践的,可以学以致用,提升工作能力。
 
考研真的能逆袭人生吗
 
考研,已然成为很多人人生路上的第二次高考,竞争激烈而又残酷。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考研成功者头顶硕士光环,如果再有名校品牌加持,在今后的求职道路上,真的能够逆袭人生吗?
 
2019年1月,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对江苏2018年高校毕业生情况进行了分析。毕业研究生初次就业率83.3%、年终就业率96.7%,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8.3%、年终就业率96.8%。仅从数据上来看,研究生的就业率并没有太多优势。不过,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相关人士表示,单纯地比较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就业率数据,并不科学,研究生的具体就业情况还应考虑到就业质量和就业流向等等因素。
 
在上海某知名媒体工作的袁先生十分感恩自己的研究生经历,“如果我本科后就投入工作,和现在的起点肯定是不一样的。”
 
因为高考发挥失误,袁先生的本科就读于南京的一所三本院校,他一直希望通过考研,为自己的人生“扳回一局”。六年前,“一战”失败,他在南京媒体实习半年之后,继续“二战”。这一次,他以复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南京大学新闻系。袁先生觉得,考研除了提升学历,更可以带来很多无形的资源和财富,“985大学拥有更宽广的平台、更高的眼界和更多的机会,在这里,人的视野会变得开阔,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有所转变,甚至人格也会得到完善。”
 
“鄙视链其实是一直存在的。”三年前,在一所普通二本学校就读本科的张同学披荆斩棘,考取了985院校的研究生。而在最近的求职过程中,他发现用人单位越来越“精明”。“用人单位会查你的第一学历,同等条件之下,人家还是要985土著研究生。”他郁闷地说:“原本以为读了985院校,我可以鲤鱼跳龙门,没想到,原生学历却是我们一辈子的硬伤。”
 
某大型设计院负责招聘的资深工程师告诉记者,近十年来,研究生已经成为进入本单位的一个硬指标,“虽说学历不能代表一切,但至少说明了一个人是否足够努力,是否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勤勉的态度,这在工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但他同时也承认,在同等条件下,他们会以“第一学历”为标准筛人。
 
考研热背后的质量之忧
 
面对社会出现的考研热潮,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莫少群表示,人才是国家强盛的重要软实力,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量巨大,研究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顺应了国家创新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当下年轻人的自我提升诉求强烈,高学历能提高素质和专业水平。
 
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宛敏说:考研热的出现,让越来越多人接受到了研究生教育,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也增强了国家的人才储备和科研力量。
 
不过考研过程中,有些过于功利化的目的和“就业至上”论则让考研“变了味”,也让一部分教育界人士感到担忧。
 
南京某普通二本学校上大三的刘同学告诉记者,他们学校从上至下都呼吁加入考研队伍,甚至还专门召开了考研动员大会,在大会上,学校领导宣布设立专门的考研教室,并且实行实名制分配,教室里环境优良,设有空调,力争为考研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后勤保障。有教育界人士透露:“越是一般的学校,考研热情越是高涨。因为考研可以帮助‘一般高校’破解就业率难题,但这也导致一些大学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考研’,学生们并没有接受到系统的本科教育,从而致使一部分学生本科阶段的学术能力严重欠缺。”
 
那些无意于学术研究,只看重就业的考研目的与高校招生的初衷背道而驰。“研究生教育是本科后学历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在英美等教育发达国家,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大学生才会选择读硕士、博士,但在中国,许多大学毕业生读研的目的,只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和逃避就业压力,这种功利化的考研显然不能筛选出值得培养的学术研究人才。”南京财经大学新闻系教授朱云不无担忧地说。她认为,“功利心”过强的学生考上研究生后,如果无心学术研究,将加重导师的指导负担和培养成本,对本就紧张的导师资源是一种浪费。她建议,广大学子在本科阶段应该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学习,从自身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出发来考虑是否考研,而一旦选择了考研,则应了解自己的特长,清晰定位,选择适合的学校和专业。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新闻传播系张杰教授认为,考研的选拔机制还是采取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模式,有待优化,“高校选拔研究生,看重的是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及有学术热情的人。但现在有些学生靠死记硬背考分很高,却缺乏沟通表达能力,缺乏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他觉得考研大军中的一些年轻人只是盲目跟风,对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并不明确,“若无学术梦想与相应的科研能力,仅仅是想逃避就业,把考研当作一个暂时的避风港,就算读研了也会觉得很痛苦。”他建议,学生要结合个人兴趣、就业环境、未来发展等多方面,充分考虑读研的必要性。
 
长江后浪推前浪。2019年的考研即将落幕,2020年的考研大军又将汹涌而至。
 
“距离2020年考研还有240天,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大三的晓伟将写有这行字的便签纸贴在桌前,她想报考的是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专业研究生,尽管这个学校的报录比挺低的,但她还是想试一试。“一想到参加考研的不只是我一个人,不是我一个人在奋斗,我又充满了动力。不管怎样,考研这条路总要试着走一次,不给自己的人生留遗憾。”她说。(应采访对象要求,部分人物为化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及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依法追究责任;3.同行投稿请发送至921733120@qq.com邮箱,文章可能会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2020年武汉理工大学MPA广东班网报的详细内容

    2020年武汉理工大学MPA广东班网报的详细内容

    2019-10-09

  • 关于举办全国MPA“政府绩效管理”课程教学与案例研讨会的通知

    关于举办全国MPA“政府绩效管理”课程教学与案例研讨会的通知

    2019-03-14

  • 山东农业大学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山东农业大学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4-10-30

  • 重庆大学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

    重庆大学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

    2019-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