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学习

政治认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与魂

字号+ 作者:小鹰 来源: 2018-01-27

政治认同是人民群众对于政权的赞同态度、支持行为及由此产生的对政权代表的国家的心理归属感。具体到新时代的中国,就是坚持和认同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最本质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

政治认同是人民群众对于政权的赞同态度、支持行为及由此产生的对政权代表的国家的心理归属感。具体到新时代的中国,就是坚持和认同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最本质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认同和党与政府治国理政举措的认同。政治认同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与魂。只有根正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变色,改革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只有魂强,才能凝心聚力、久久为功,不断推进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政治认同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之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实质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理顺体制机制,避免“制度打架”和“制度消解”,克服制度和政策执行中的阻力并形成相互支撑的制度体系和强大的制度合力,实现国家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提升制度绩效,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不是按照西方治理理论指引进行的制度变革,也不是模仿和移植西方的治理方法、模式和理念,更不是复古中国传统的治理模式。制度体系现代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国家根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于中观和微观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变革和优化;与此相适应,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通过改革激发社会主义制度内在潜力和活力,为其注入现代能力要素,实现传统能力向现代能力转型。治理能力是相对于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面临的问题而言的,不能脱离当前世情、国情、党情而追求治理能力,片面为了能力现代化而违背人类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是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治认同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根正才能本固枝荣、郁郁葱葱、硕果累累。
 
  政治认同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魂。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认同是最强的力量。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人民群众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和稳定的认同,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治理现代化的灵魂。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是深化改革的力量源泉。政治认同程度越高,改革的动力越大、阻力越小。没有人民群众自觉而坚定的政治认同,改革就不会形成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很难突破。人民群众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可以明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国家治理的指导思想,包括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人民群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有利于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人民群众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认同,可以为中观和微观的制度改革提供根本制度依据,有利于理顺制度关系、革除体制机制弊端,从而形成围绕根本制度的一致性的树状制度体系和制度合力,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而持久。人民群众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举措的认同,有利于增强党和政府推进从严治党、净化政治生态、脱贫攻坚、生态保护等一系列复杂、伟大而艰巨工程的信心和决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充沛精神滋养。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压倒性态势,正是得益于人民群众对腐败的切肤之痛和对“苍蝇”“老虎”一起打的高压反腐的认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反腐败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人民群众给予高度评价”。现代治理能力是基于认同的能力。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质上是为政权注入政治认同的养分和因子。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助于政治认同根壮魂强。人民群众是政治认同的主体,政权是政治认同的客体,现代政治认同是人民群众对于政权的自觉性认同。人民群众认同“有作为”的政权。因此,从根本上而言,人民对于政权的认同基于其治理绩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取得了彪炳史册的成就,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群众广泛的支持和认同,执政地位牢固而稳定。当然,我国发展也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如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恶化、收入差距、民生短板等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与此同时,西方政治价值观、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观念的传播造成马克思主义失语、失声、失踪,冲击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体系。总之,这些问题共同冲击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考验着党的执政智慧和能力。在此背景下,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实践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使政治认同更加根壮魂强,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稳致远。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及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依法追究责任;3.同行投稿请发送至921733120@qq.com邮箱,文章可能会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袁曙宏:建设法治政府

    袁曙宏:建设法治政府

    2017-12-27

  • 让中华儿女共享幸福和荣光

    让中华儿女共享幸福和荣光

    2018-01-29

  • 怎样提高扶贫措施的有效性

    怎样提高扶贫措施的有效性

    2018-01-23

  • 中央和地方机构改革需确保协同

    中央和地方机构改革需确保协同

    2018-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