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学习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字号+ 作者:小鹰 来源: 2018-01-2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目前我国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要继续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新时代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 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目前我国“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要继续“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新时代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
 
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差异化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区域战略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区域发展全局,相继实施了“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三大战略,形成了“四大板块+三大战略”区域发展战略体系。随着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激发了区域发展内生活力,推动形成一批新的增长极和经济带,增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能力。
 
“四大板块”协调发展。以“四大板块”为主体的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2013—2016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平均增长率分别为8.2%、8.7%、9.2%和5.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和最低省份之比从2013年的4.38∶1缩小为4.28∶1。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投资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全国投资比重提升;东部地区投资增速虽低于中西部地区,但在高技术、新兴产业投资增速领先于全国水平;东北地区虽面临投资低速增长等困难,但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由广东、浙江、江苏与东北三省分别对口合作,创新投融资体制,东北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大战略”加快推进。“一带一路”促成一大批标志性投资项目落地。2014—2016年我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贸易总额超3万亿美元,对相关国家投资累计超500亿美元,带动国内相关地区投资的增长。京津冀地区从谋划协同发展到设立雄安新区,正朝着协同发展目标迈进。3年多来,北京市加快“瘦身提质”,天津市推动“强身聚核”,河北省实现“健身增效”,生态、环保、产业转移等重大措施有序推进。长江经济带实现了东、中、西三大区域合纵连横发展格局,2016年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双赢。
 
区域增长极有序发展。加大中心城市群建设,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等城市群实现了由传统的省域经济向中心城市群转变。加快国家级新区发展,2013—2016年相继设立西咸、贵安、西海岸等12个新区,成为推动区域发展新动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2016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7.35%,比2012年提高4.78个百分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发展差距持续缩小。
 
总之,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更加注重“协调东中西、平衡南北方”的整体发展思路,形成多层次区域发展战略体系;在推进“四大板块+三大战略”进程中,更加注重贯彻顶层设计、统筹发展理念,缩小了区域发展差距,增强了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差距。从“四大板块”发展水平看,东部对中西部地区支持力度不足、带动作用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还加剧了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向东部地区集聚。要充分认识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针对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可持续等问题,着力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是发挥优势、增强发展合力的需要。沿海地区要发挥较好的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等优势率先发展,带动、辐射中西部地区发展,引领东北地区振兴,这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的需要;也是促进东、中、西部、东北地区形成各具特色、发展合力的需要。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是增强发展整体性的需要。十九大报告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重在“全面”、难在“全面”,既要东部率先也要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既要城市繁荣,也要农村发展,推动城乡协调。要“全面”协调区域发展,把薄弱区域、领域、环节补起来,增强区域发展整体性与后劲,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是把握发展规律性的需要。在推进区域发展战略中,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提高把握发展规律的能力。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的区域发展格局;通过统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形成按不同区域功能定位、推进各具特色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是突出问题导向破解发展短板的需要。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区域发展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地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尚需增强,个别地区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区域发展的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短板,需通过协调发展去破解、补齐短板。要针对不同区域发展的短板,在培育后发优势上下功夫,在协调发展中拓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为此,要重点把握“三新”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新提升。从“四大板块”看,西部大开发要更加注重强化发展新举措、推进形成发展新格局;东北振兴要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推动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中部地区要更加注重发挥“承东启西”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新崛起;东部地区要更加强化创新引领、率先实现区域优化新发展。从“三大战略”看,京津冀要结合区域特点、功能定位,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中,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辐射带动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发展。长江经济带以推动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为重点,以生态引领发展、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新增强动力,推进11省市双向开放、协调发展,促进流域发展质量提升、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共同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带。“一带一路”建设要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区域间、流域间协调,鼓励国家级新区、综合改革试验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加快体制、机制、管理创新。创新城市群发展机制,以“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为重点,以国家级中心城市群为核心,建立大城市群分工、合作与竞争机制,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与竞争力的城市群;加强城镇分工协作,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一批区域性城市群。扶持特殊类型地区包括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推动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
 
增强区域开放发展新动力。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通过“一带”促进中西部地区成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开放枢纽,为中西部后发地区赶超发展创造条件;通过“一路”推动沿海地区对接海上丝绸之路,以港口、码头建设为重点,构建陆海联动、双向开放新格局,推动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融合互动。扩大自贸试验区开放,设立自贸试验区的目的是“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要在已设立的10个自贸试验区内“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发挥其溢出效应,加快创新成果的复制推广,促进自贸试验区内外互动联动发展,共同分享自贸试验区的“制度红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及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依法追究责任;3.同行投稿请发送至921733120@qq.com邮箱,文章可能会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李龙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李龙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

    2018-01-27

  • 政府融资平台亟待市场化转型

    政府融资平台亟待市场化转型

    2018-01-09

  • 谢宏忠:补齐养老服务民生短板

    谢宏忠:补齐养老服务民生短板

    2017-12-25

  • 以制度创新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以制度创新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2018-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