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学习

邵景均: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字号+ 作者:小鹰 来源: 2018-01-02

为治之道,莫先于用人。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关键在于起用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近年来,一些地方...

“为治之道,莫先于用人”。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关键在于起用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近年来,一些地方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蔓延,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种种问题,根子就在于“用非所人”。一些本不是领导人才的人,混迹于各级各类领导岗位,拉关系,搞腐败,不作为,乱作为。结果是,许多该做好的事情做不好,许多不该发生的问题发生了。有鉴于此,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这确是治本之策,是实现党的伟大目标的组织保证和必然要求。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首先要有“求贤若渴”的愿望
 
我们党所讲的选人用人,就是把那些“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人才选任到合适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然而,历来的情况是,“人才难得”——人群中,优秀人才总是少数;鉴于种种原因,对人才的认识常常很难正确;越是优秀的人才就越有特点与个性,并不是“谁请都来”,更不是“随叫随到”的。因此,要真想把最优秀的人才识别出来、使用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具有前提性的条件是选人用人者“求贤若渴”的愿望。
 
人们知道,三国时期的刘备对人才是高度重视并且能够“广开进贤之路”的。是什么力量使这位刘皇叔屈尊“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呢?是他“恢复汉室江山”的强烈事业心。假如他根本不想成就霸业,还是干他的老本行织草鞋、卖草鞋,当然不会“求贤若渴”,更不会顶风冒雪三请诸葛。由于想成就一番事业,只靠自己的力量又不够,所以需要请人才来“帮忙”,这就是古今中外选人用人的原始动因和一般规律。由此反观当今一些领导干部,胸无大志、满足于现状,当“官场混混”,怎么可能会重视人才,去积极地发现人才和正确地使用人才呢?更有甚者,一些人为了保住既得利益,在人才问题上奉行“武大郎开店”政策,容不得比自己高的人才,甚至不惜压制和打击人才。这就告诉人们,讲选人用人,首先就要问一问、看一看,有权力选人用人的那些人是不是具有发展事业的紧迫感和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如果他只知“草鞋”、不知“江山”,谈“选人用人”岂不是对牛弹琴?会选人用人是领导者的第一资本。一切有事业心、责任感的领导干部,都应该把发现人才、用好人才始终放在领导工作的第一位。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必须突出政治标准
 
我们党确立的任人唯贤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群众拥护的干部标准是完全正确的。可惜的是,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这条路线被扭曲,这个标准发生变异。一个时期以来,党内忽视政治、淡化政治、削弱政治的现象比较突出,有少数人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大搞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任人唯亲、封官许愿等活动。一些党组织在政治上不设防、不把关,让一些政治上有问题的人混进领导班子。这给党的发展与事业造成极大损害。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堪当重任的优秀干部队伍。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抓好选人用人这个源头和风向标,把紧把严政治标准这个硬杠杠,真正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突出政治标准选拔干部,根本点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十九大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来衡量。一是把是否对党忠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作为首要标尺,大力选拔那些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四个服从”,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标看齐、保持高度一致的干部。二是有政治定力,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三是有政治担当,大力选拔使用那些敢担当、善作为,尤其是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的干部。四是政治能力要强,注重使用那些有能力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干部。五是坚持政治自律,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用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必须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
 
正确选人用人,从根本上说,要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发挥作用的干部人事制度。事实上,我们的干部选拔制度是“落后的”。主要表现在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神秘地选人,不是公开地选人。它助长了干部工作的神秘化和吏治腐败,使许多缺德少才乃至腐败分子,通过“关系网”、买官卖官等不正当渠道进入重要领导岗位。每年有成千上万的腐败分子被投入监狱,是个明证。与此同时,相当多的德才兼备的干部得不到应有重用,有的还受到打击、排斥。中国不缺人才,缺的是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的好制度。因此,对落后的干部选拔制度非改革不可。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先进的干部选拔制度,即能够充分反映十九大对干部工作的基本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的制度。它应具有广泛的民主性,能够最充分地反映大多数人的意志,体现“由多数人选人,在多数人中选人”的原则;具有现代科学性,把有关科学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干部选拔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形成系统的科学方法和机制;具有真实的公开性,对领导干部,从工作到生活,从领导成效到个人和家庭的经济状况,都向社会大众公开。公开化,是治疗现代官场病的一剂良药,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有这样的制度,才能使那些有大德大才的人被党和人民所认识、所接受,而那些不学无术、哗众取宠的人就会原形毕露,才能保证广开进贤之路、纳新之路,广开去劣之路、吐故之路。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必须从具体的人才识别和使用抓起
 
人才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但又是具体的。对人才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要落在一个“用”字上。现在有些地方是,真正的人才没有很好地发现,发现了没有果断地起用。对人才呼而不“用”,不是“叶公好龙”吗?应该看到,对人才的用与不用,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它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起用一个优秀领导人才,会使许多人才受到鼓舞,进而“出山”大显身手;而错用一个坏人、庸人执掌大权,会引出许多奸佞小人横行作孽,逼迫着忠良之士“归隐山林”。从古到今,这样的事例实在太多了!所以,必须从一个人才一个人才地发现和使用做起,而不能把“用人才”仅仅作为一个口号,喊一喊就过去了。
 
对人才要“知人善任”。知人是前提,“善任”才是正题。要做到“善任”,就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用当其时,避免“明日黄花”现象;注重能级相称,既不能大材小用,也不能小材大用;做到使用与培养相结合,制约与激励相结合,使人才学会在监督的条件下正确开展工作,努力为党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这才是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的落脚点。
 
作者简介 
 
邵景均:中央纪委研究室研究员。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评议组成员,《人民日报》特约高级编辑,中共中央组织部特约评论员,国家行政学院、湖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全国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领导人才专委会副理事长。 
 
主要研究领域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领导,党的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出版《领导与社会》《发展与战略》《居安之思》《执政当以民生为本》《新中国反腐简史》《中国反腐倡廉之路》《怎样做好官》《人民日报刊载邵景均理论文集》等十余部著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及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依法追究责任;3.同行投稿请发送至921733120@qq.com邮箱,文章可能会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营造新时代党的干部干事成长的良好生态

    营造新时代党的干部干事成长的良好生态

    2018-01-26

  • 财政政策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财政政策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2018-01-26

  • 政府采购如何在阳光下运行

    政府采购如何在阳光下运行

    2018-01-24

  • 张德勇:以更大力度规范地方债

    张德勇:以更大力度规范地方债

    2018-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