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难题,我国虽然一直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但是面临的贫困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不断建立和完善脱贫攻坚体系,推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开展。“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要集中力量解决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并在2020年完成全国贫困县的摘帽工作。“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扶贫开发工作关系到我国能否成功实现伟大中国梦,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党的执政基础能否得到有效巩固,关系到全国人民能否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福祉,关系到我国能否在国际社会中树立良好形象。只有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得到充分激发,全国人民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就现阶段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部分贫困地区已经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进入了后期的维持巩固阶段,但是遗留下来没有完成脱贫任务的贫困地区则都是深度贫困地区。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召开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要求,要集中更大的支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和开展更加有力的工作来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制约因素
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深度贫困地区大多处于交通闭塞、资源匮乏的山区地带,交通建设施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加上政府部门财力有限,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明显不足,特别是在交通建设、通信网络建设和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等方面问题更为严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严重受阻,无法满足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比如农业生产,由于配套相关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到位,推广效果并不理想,这些地区的农业建设水平低下;深度贫困地区生产和出售的农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农民从中获得的利润回报率极低,严重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扶贫工作开展落实不到位。我国自实施扶贫开发工作以来,各地政府先后制定了相应的行动方案,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实施了相应的扶贫开发措施,尽管这些措施初衷良好,但在具体实行过程中依旧涌现出不少问题。比如,在实施异地搬迁扶贫的过程中,部分地方只顾大力搬迁却没有解决好异地搬迁的后续问题,导致搬迁后的贫困人口依旧未能真正脱贫;在实施政策兜底扶贫的过程中,兜底户的认证存在一定问题,不少真正贫困的贫困户没有被划入政策兜底的名单当中。此外,尽管国家倡导农村大力实施土地流转承包,但由于地方宣传不到位等因素,贫困地区土地流转率不高,土地撂荒现象严重,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当地农业生产发展依旧受限。
贫困地区人们思想观念落后。长期受到小农思想的影响,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户多数认为扶贫是政府的责任,“等”“拿”“靠”等观念普遍存在,大大降低了扶贫工作的实际成效。这种固步自封、不愿走出去的落后思想,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阻碍了脱贫工作的开展,并陷入“贫困-自闭-更加贫困”的恶性循环中。此外,深度贫困地区人们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十分有限,也大大限制了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大量深度贫困地区的青年劳动力不断流失。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一要从深度贫困地区的地方特色出发,明确城镇功能分区,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特色新型城镇化,全力构建县城带动、城乡互动、区域联动的发展格局;按照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产城互动、科学有序的小城镇建设思路,有序推进小城镇建设,增强中心城区与小城镇的经济纽带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二要全面强化深度贫困地区的农村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使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得到彻底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全面提升政策落实成效。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打好“产业开发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政策兜底脱贫”五大组合拳。一要健全扶贫运行机制,保障扶贫政策在各层级各环节顺利实施,扎实做好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二要以持续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扶贫政策,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统筹各类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积极在深度贫困地区有针对性、选择性地采取定向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等方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带动深度贫困地区的产业不断发展。三要针对偏远落后贫困地区,有计划地实施异地搬迁工程,并加大对异地搬迁地后续产业发展的财政投入力度。四要加大金融扶贫开发力度,充分利用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来推动扶贫事业的发展。五要做好政策兜底工作,确保政策兜底工程公平、公开、公正执行。六要凝聚攻坚合力,切实抓好对口帮扶、企业帮扶、社会帮扶等工作,实现领导干部分级包抓全覆盖、扶贫工作队驻村全覆盖、贫困村农村第一书记全覆盖、结对帮扶全覆盖。七要成立专门的扶贫工作站,鼓励民营企业家、高层次科技人才开展专项扶贫,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大扶贫格局,全面提升深度贫困地区的政策落实成效。
增强脱贫的勇气和信心。思想脱贫是脱贫攻坚的前提和基础,扶贫不能脱离扶智和扶志。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贫困地区完全可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以弥补贫困带来的劣势。深度贫困地区要彻底摆脱贫困,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具备足够的脱贫勇气和信心,坚信通过自身不懈努力一定能够摆脱贫困局面。为此,一要不断完善基础教育条件,提升农村青年一代的整体文化素质,做好义务教育与高中或职业教育的衔接工作,确保深度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更好的完成学业。二要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投入力度,全面提升深度贫困地区农民的专业文化素养和生产生活技能。三要注重深度贫困地区带头“小能人”的培养宣传工作,通过这些致富小能人示范引领,有效激发其他贫困民众的脱贫热情。四要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会议、座谈等方式,广泛宣传脱贫攻坚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让贫困民众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脱贫不能仅仅依靠国家和政府,更重要的是需要依靠自身的不断努力来实现脱贫,真正从思想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