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学习

脱贫攻坚不能“小马拉大车”

字号+ 作者:小鹰 来源: 2018-01-21

提要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咬定总攻目标,严格坚持现行扶贫标准,不能擅自拔高标准,也不能降低标准。要整合创新扶持政策,引导资源要素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精准施策,有效...

提要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咬定总攻目标,严格坚持现行扶贫标准,不能擅自拔高标准,也不能降低标准。要整合创新扶持政策,引导资源要素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精准施策,有效帮扶特殊贫困群体。
 
——2018年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
 
既要下决心消除绝对贫困,又不能把胃口吊得太高,使大家期望值太高,力不从心。小马拉大车,你拉不动,拉不动的结果是好心没办成好事。
 
——2018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讲习嘉宾
 
张琦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书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农村土地房地产、扶贫脱贫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是我国知名土地政策和扶贫研究专家。
 
 
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树立可持续的扶贫观
 
记者: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处于攻坚拔寨的重要关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路上不能“小马拉大车”有何深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对脱贫攻坚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张琦: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已到后半程,更是冲刺期。难度不断升级、任务更加艰巨,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扶贫观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内在要求。尤其是面对年均千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的既有成绩,切不可沾沾自喜,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正确的扶贫观指导实践。
 
要始终坚持精准扶贫标准不变,准确把握精准扶贫内涵,树立精准的扶贫观。“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步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期,领导干部应该紧紧遵循精准扶贫的要求,在供给侧“定制化”,做到“对症下药”,踏实走好精准扶贫的每一步,保证每一个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防止吊高胃口,随意提高标准,互相攀比等造成新矛盾。“治乱绳,不可急”,如果求成心切,操之过急,也容易违背科学,脱离实际。贫困县和脱贫标准是综合多项指标进行测度而确定的,有其科学性和可行性,考虑了一定的未来发展因素。扶贫减贫任务越往后复杂程度越高、民众的期望也越高。这个关键时候千万不能“把胃口吊得太高”,要克服急躁毛病,要符合标准和质量。坚决防止扶贫脱贫走向过度福利的另一个极端,避免把脱贫搞成“大锅饭”和“养懒汉”。
 
解非常之困,当用非常之力。深度贫困村是打赢攻坚战最薄弱的环节,要不断创新扶贫脱贫模式,树立可持续的扶贫观。各地根据自身实际,通过发展产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保兜底等开展精准扶贫,要注重扶贫脱贫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坚决摒弃“等靠要”的思维,扶贫是干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以往那种只靠“输血”式扶贫,贫困虽然可以短时间内得到缓解,却并不能根除。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更要授之以渔,为脱贫攻坚提供不竭的动力。
 
把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记者: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已到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也特别强调,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系数也越大,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将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张琦:防止返贫就是要防止脱贫效果出现短期性和脆弱性,从而影响扶贫效果和目标实现。返贫现象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一方面可能因贫困自身天然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即受到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原本脱贫的农户可能因天灾或大病而返贫。这就需要将防灾减灾与扶贫脱贫相结合,建立防灾减灾与减贫相融合的机制,继续做好和加大灾害易发区的易地搬迁扶贫力度,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保险对灾害损害的影响程度,减少返贫情况发生。
 
其次,是主观原因造成的返贫。由于扶贫工作中急功近利、目光短视,有的地方出现了虚假脱贫或数字脱贫等乱象。扶贫不是脱贫后就撒手不管了,还要让群众有稳定的致富产业。但有些地区存在的短期化扶贫项目,只有两到三年的扶贫效果,现在收入水平超过贫困线,但到2020年后又重新返贫;有些地区为了应对规定时间内的脱贫目标任务,直接采取发钱发物等简单做法,一旦验收评估合格后,这些脱贫户将会面临重新返贫。这就要求更加注重产业扶贫和帮扶项目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避免“用金钱代替宗旨,用实惠代替理想”倾向,防止人为造成扶贫短期化。
 
缺乏自身努力,“等靠要”的贫困户也容易返贫。思想观念上的革命与产业结构上的革命同等重要。对这类群体,要进行能力提升的帮扶,加大教育、技术技能培训,提升自身生计、发展能力提升。要激活贫困户在产业发展、帮扶项目等方面的参与性,思想上、行动上能够将扶贫脱贫作为自身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中指出,“脱贫致富从直观上说,是贫困地区创造物质文明的实践活动。但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如果说,物质文明建设是“硬劳动”,精神文明建设是“软劳动”,则要避免“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加大思想和精神扶贫,也是构建贫困地区扶贫脱贫内在动力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克服自身惰性化和动力机能退化的根本。
 
从继续攻坚来看,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成本越高。经过几轮的扶贫开发,容易帮扶的那部分对象已经实现脱贫,下一步继续攻坚的贫困对象大多是不容易扶不容易脱的。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人口,往往由于特殊的致贫原因,靠传统的扶贫方式难以实现脱贫,成为下一阶段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绝不能因为赶工期,就降低扶贫要求,甚至搞些扶贫盆景,“扶贫60分万岁”也是一种懈怠思想。截至2020年,扶贫脱贫的目标是必须确保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绝不让一个人掉队。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完成既定任务和实现预期目标的艰巨性、复杂性。从深度贫困群体分布看主要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时间紧、任务重,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等重要,扶贫效率和效果越好,返贫就会越少,脱贫质量才会越高。
 
脱贫攻坚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理解共同参与
 
记者:现在,有基层干部和群众反映,给予贫困户的优惠政策不断叠加,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基层平衡,致使部分非贫困户心理不平衡。脱贫攻坚中的这类问题该如何化解?
 
张琦:为实现到2020年的脱贫目标,各地分别制定了脱贫的年度计划,并为了保证年度计划高质量完成,在国家的考核评估中获得好评,有些地区不断加大扶贫力度,加上贫困村可能获得多个部门的帮扶,就出现了帮扶优惠政策的叠加现象,导致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公共服务好于非贫困村,贫困户的住房就业各种扶贫帮扶获得大大超过了非贫困户。尤其是对于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差异不大的边缘户和边缘村之间,巨大的帮扶差异和政策落差,造成了心理上的巨大不平衡,甚至一些地方出现了隐藏资产、谎报收入等“争当贫困户”现象,滋生出新矛盾和新冲突。
 
我们需要认识到,贫困县、贫困人口按照标准和程序严格识别出来,贫困群体确实更困难,给予更多帮助,社会各界都能理解。脱贫攻坚大量投入,改善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客观上也使得非贫困人群受益。现阶段对贫困县、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给予更多帮扶,这个原则不能变,不能动摇,还要继续坚持。
 
针对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不平衡问题,要清查是否存在错评、漏评、错退等情况。弄清矛盾根源,错评清退、漏评补上、错退的继续帮扶。对于贫困县的贫困户与非贫困户、非贫困县的贫困户和贫困县的非贫困户要予以区别对待;对于家庭确实存在一定问题又未及时纳入贫困系统的进行信息收集,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脱贫攻坚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理解、共同参与。脱贫要先立志,立志必脱贫。这个贫,不只是经济上的,同样也是精神上的。要继续做好扶贫开发资源统筹协调、综合平衡,尽量减少差距过大,防止帮扶中产生不公平现象。各方要一起努力,同舟共济,为形成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不断增添亮色。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及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依法追究责任;3.同行投稿请发送至921733120@qq.com邮箱,文章可能会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政府融资平台亟待市场化转型

    政府融资平台亟待市场化转型

    2018-01-09

  • 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延迟退休制度要跟上新时代需要

    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延迟退休制度要跟上新时代需要

    2018-01-28

  •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2018-01-25

  • 如何构建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

    如何构建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

    2018-01-13